2025-10-01

20251001 筆架連峰:西帽子岩、炙子頭山、筆架山 [新北市石碇區、深坑區]

在台灣北部,五寮尖、筆架山、皇帝殿並稱三大岩場,許多山友常以它們作為挑戰自我的舞臺,若說皇帝殿是給初學者的啟蒙,五寮尖是成長後的淬鍊,那麼筆架山便像是人生中最嚴苛的考驗,今日艷陽高照,微風輕送,與夥伴踏上筆架連峰的攀登之路,初始的上升段是熱身,是讓肌肉記憶甦醒,是對未知的迎接,隨著路徑愈發原始,岩石裸露、坡度陡峭,雙手緊握繩索,雙腳穩踏岩面,沒有過多人工雕琢的痕跡,彷彿這山有意保留著自己的尊嚴,只願向真正願意理解它的人展露真容,夥伴們的互相協助,適時伸來的手,一句有岩石動搖的提醒,在這垂直世界中構建起微小卻堅固的人際紐帶 .....




















終於來到1號標示牌,休憩在稜線的起點,轉身回望,來時路蜿蜒消失在叢林之中,而前方未知的路,想像自己見著了刀刃般的山脊,是無盡的藍天,是讓人既畏懼又渴望的未知,我忽然意識到,這不就是人生的隱喻嗎,我們總在尋找平順易行的道路,渴望皇帝殿般的親民體驗,但筆架山教會我,真正塑造靈魂的往往是那些需要全力以赴的挑戰,享受清風,補充體能糧食,我們將在筆架山的垂直世界裡,尋找各自生命的平衡點,出發 ...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筆架山被稱為進階的路段,在於它的連峰起伏,路上不只是向上的攀登,還有不斷的下切與再度上攀,辛苦努力登上一個高點,卻發現前方還有更低的谷地等待我們,我們清楚的明白,沒有低谷,就不會顯出高峰的壯麗,每一次下降,都是為了下一次更堅實的上升,攀登的過程,也是一種放下的學習,攀岩時,放下對失足的恐懼,專注於手中那塊岩石與腳下那個踏點,也需要放下無謂的顧慮,專心走好當下這一步,走在筆架連峰上,烈日曝曬,卻也有微風拂面,艱難與慰藉,常常並行不悖,當我們筋疲力竭時,一口清水、一陣涼風,便足以讓心靈重新獲得力量,一峰一峰地跨越,來時路如今化為腳下的軌跡 .....






















隨著步徑的推進,盤根錯節的樹根逐漸被人工鑿階取代,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困難,而是心中對困難的恐懼,當敢於踏出第一步,便已跨越了一半的阻礙,當願意堅持到底,最終必能立於峰頂,欣賞到那片屬於自己的風景,在筆架山的攀登過程,人生並不是要與別人比較誰走得快、誰登得高,而是要與自己和解,每一條路的選擇,都是與自己的一場對話,當我們能在稜線上微笑,能在烈日下欣賞藍天,那麼不論終點在哪裡,這一段路途就已足夠圓滿,千山萬壑,皆是人生,一步一石,都是感悟,隨處蘊藏著最深刻的風景,隨處孕育著最寶貴的自我成長 ....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隨著標示牌的數字一個個增加,心中不免生出一股踏實的力量,當標示牌數字突破8的瞬間,斜陽將岩壁染成熔鐵般的赭紅色,那些被登山鞋磨出光澤的砂岩凹槽,是歲月雕刻的結果,我們在8號與10號標示牌間的垂直岩壁不斷挪動,恍然驚覺所謂接近終點實為弔詭的命題,當目標具象化為可見的數字標記,攀登反而成為與自我預期的漫長角力,當10號標示牌在視線可及之處靜靜等待,如同所有旅程的終點,既令人渴望,又讓人莫名遲疑,最後這段路,山徑並未放棄它的最終考驗,岩石光滑,踏點隱蔽,需要專注 ....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手指觸摸10號標示牌的瞬間,沒有預期的狂喜,只有一種深沉的平靜,回望,整條筆架連峰蜿蜒如生命軌跡,有陡峭的掙紮,有平緩的沉思,有需要同伴伸手的時刻,也有必須獨自面對的絕壁,下山路上,努力達成完成的一件事,此刻,筆架山給出的答案,山永遠在那裡,攀登也未真正結束,今天的完成,只是明日另一座山的準備 ..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