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老虎的威力,像一道不請自來的熱浪,將本該屬於涼爽的季節籠罩在一片酷熱之中,在都市的水泥森林中喘息,彷彿被無形的熱浪推擠著,想尋覓一處能讓身心靜下的所在,08:50,山友們匯聚在熊空橋,尋找屬於自己所屬的溫度,當踏上熊空橋,熊空溪的溪風便成了第一個溫柔的贈禮,空氣清涼,這是自然給予的即時回饋,當走入熊空林道的綠蔭下,大樹層層的枝葉隔絕了熱情的陽光,我們也正式步入今日的旅程,山路蜿蜒,光影交錯,微濕的土地上,步伐一深一淺,彷彿踏進時間的節奏,每一次的吸氣與吐氣,像在調整內心的節拍,山林的靜,不是無聲,而是讓所有聲音各歸其位,鳥鳴在遠方,溪流在谷底,意念在心中,在這樣的環境裡,會不自覺地安靜下來,也更能聽見自己 .....
海拔計數器逐漸挺過八百公尺時,林相開始摻入針葉樹的凜冽氣息,松針鋪就的地毯將腳步聲吸納得乾乾淨淨,這種寂靜不同於都市的噪音真空,而是充滿生命律動的負空間中,忽然想到海德格向死而生的意義,當我們專注於腳下每寸土地,時間便不再是線性流逝的箭矢,而是螺旋上升的維度,遇見的橫倒巨木,還有,樹皮上的青苔與蕨類,腐朽與新生在此達成詭異的和解,蟲蟲軍隊沿著樹幹裂縫建構牠們的堡壘,或許種種重複的本身,就是對荒謬最優雅的反抗吧,林蔭下的生命辯證,是我們在微小生命與世間對抗中產生的角力,我想是這樣的延續,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循環 .....
人生其實就像登山,出發前,我們計畫、整裝、預測路況,卻永遠無法掌握沿途的變數,有人走得快,有人走得穩,有人熱情如火,有人不疾不徐,世間種種的節奏,從來不是比快,而是比長,能長久走下去的,往往不是最強的人,而是懂得調整過程的人,熊空林道的清涼與溫度,在時間的擺渡下,一切都循著自然的步調,靜靜進行,當到達竹坑山上切點的位置,選擇折返是艱難的決定,走回到熊空橋,我們帶走的不是疲憊,而是一份清涼的覺知,在熱情壟罩的世界裡,記得要為自己保留一片屬於自己的綠蔭,此刻,有的山友嬉笑著玩水,有的順著溪流溯溪而上,那冰涼的水溫,滲入腳底,也滲進心底 ....
再回到熊空橋時,心中踏實與滿足,想著在溪底的漣漪、笑聲與光影,都在金色餘暉中隨著時間的腳步的消逝,拉著我們回到文明產物的世界,當車輛引擎聲聲浪打破寧靜的氛圍,離開此處繼續尋找下一片屬於自己的某個座標 ..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